四川棉区的新星——川杂棉29,高效抗病的棉花新品种

2024-08-21 05:03:18 发布

在四川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新型棉花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病性和高产潜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它就是由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川杂棉29。

川杂棉29的诞生,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它通过核不育两用系抗A4与品系ZR16的杂交,孕育出了这一具有独特特性的棉花新品种。它的生育期大约为130天,植株呈塔型,铃卵圆形,单铃籽棉重达6.7克,衣分高达41.0%,衣指8.3克,籽指11.8克,这些数据背后,是川杂棉29的高产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川杂棉29表现出色,它不仅抗枯萎病,还耐黄萎病;在害虫防治上,它同样不落下风,能够抵抗棉铃虫,并且高抗红铃虫的侵袭。这些特性,为农民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种植成本。

在纤维品质上,川杂棉29同样不负众望。根据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的测定,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达到31.8mm,比强度31.4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85.92%,纺纱均匀性指数156.0,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优良的纺织性能。

产量表现上,川杂棉29更是令人瞩目。在2007-2008年的四川省棉花区域试验中,它的亩产籽棉、皮棉和白花皮棉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川棉45,分别增产24.51%、17.93%和10.73%。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这一增产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种植川杂棉29,需要掌握一些栽培要点。首先,植株密度要适中,每亩1600-2000株,丘陵岗地或地力较弱的地块可适当增加至1800-2200株。其次,施肥要合理,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最后,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前期注意防治红蜘蛛和蚜虫,后期则要警惕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川杂棉29,这一适宜在四川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以其高产、抗病、优质的综合表现,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