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麦33:黄淮冬麦区的高产新选择

2024-07-22 02:36:39 发布

在广袤的黄淮冬麦区,农业科学家们不断探索,致力于培育出更高产、更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今天,我们聚焦于一种名为“徐麦33”的小麦新品种,它由江苏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而成,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

徐麦33,一个半冬性中晚熟的小麦品种,全生育期约227天,与周麦18的成熟期相仿。它以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浓绿而著称,展现出良好的冬季抗寒性。尽管冬前分蘖力和成穗率属于中等水平,但早春的快速起身和拔节能力,以及对春季低温的敏感性,都预示着它在春季生长中的潜力。

徐麦33的株高适中,为77厘米,株型松紧有度,蜡质较厚,抗倒性中等,这些特性使得它在田间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它的穗形纺锤,穗码密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质地坚硬,饱满度好,黑胚率处于中等水平。在产量上,徐麦33在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表现出色,平均产量均超过周麦18,增产幅度在4%到5%之间。

然而,徐麦33并非完美无缺。它对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较弱,对白粉病的抗性中等,但对条锈病有一定的抗性。在品质方面,徐麦33的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硬度指数等指标均表现良好,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等也达到了较高的标准。

对于种植徐麦33的农民来说,10月中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亩基本苗应控制在12至20万之间。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尤其是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是确保徐麦33高产的关键。

综合来看,徐麦33以其稳定的产量和适应性,通过了国家小麦品种的严格审定,被推荐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特定地区种植。对于倒春寒频发的地区,更需注意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以保护这一高产小麦品种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