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罐桃1号”:黄淮海生态区的桃中瑰宝
2024-12-23 04:06:52 发布
在黄淮海生态区的河南地区,有一种特别的桃树品种——“中罐桃1号”,以其独特的加工特性和风味,成为当地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个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精心培育,凝聚了陈昌文、王力荣等专家的智慧与汗水。
“中罐桃1号”以其加工型特性脱颖而出,树势中等,树姿开张,叶片长16.10厘米,宽4.05厘米,呈现出黄绿色。它的花朵在3月下旬初绽,盛花期紧随其后,果实发育期长达95天。果实圆润,横径8.22厘米,纵径8.12厘米,果顶稍突出,底色深黄,覆盖着绒毛,果肉橙黄,硬度达到14.84千克/平方厘米,粘核。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8%,可滴定酸含量0.33%,单果平均重236.40克,维生素C含量高达16.24毫克/100克。
在栽培技术方面,“中罐桃1号”自花结实能力强,需要及时疏果以保证产量和品质。盛果期亩产量控制在2000至2500千克为宜。秋季施入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根据树势强弱适时追施速效肥。春季萌芽期和硬核期需保证充足水分,避免旱涝交替。
“中罐桃1号”需要早采,七成熟时即可采收,以保持肉质韧性和风味。若采摘过晚,肉质韧性不足,可能出现回糖现象,风味变得寡淡。
适宜在黄淮海生态区河南地区四季露地种植的“中罐桃1号”,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加工特性,成为当地农业的宝贵资源。它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