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新品种“盐棉39”:长江流域棉花种植的新选择

2024-12-05 04:33:38 发布

在长江流域的棉花种植领域,一种名为“盐棉39”的新品种正引起广泛关注。这一品种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育,以其出色的抗虫特性和高产潜力,为棉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种植选项。

“盐棉39”是一种转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其春播生育期为123天,株型紧凑,株高约113.4厘米,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叶色较深。这种棉花品种以其单株结铃27.4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衣分40.8%,子指12.1克,霜前花率96.6%等特点,展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和高产量潜力。特别是在抗虫方面,“盐棉39”表现出色,能够有效抵抗棉铃虫的侵害,这得益于其转cry1Ab/cry1Ac基因的特性。

在产量表现上,“盐棉39”同样令人瞩目。2019-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比对照品种GK39增产11.4%、9.0%和11.2%。2021年的生产试验中,增产效果依然显著,分别增产7.0%、10.1%和10.0%。

为了充分利用“盐棉39”的潜力,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期播种(4月1日至4月30日)、合理密植(1500-2500株/亩)、全生育期化调3-4次、主要抓好基肥、花铃肥和盖顶肥的合理分配,以及病虫草害的防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苗期病害可以通过药剂拌种和包衣剂预防,而棉花枯黄萎病则需要在发病初期根据情况用药剂防治。

“盐棉39”已通过国家棉花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和四川丘陵棉区春播种植。不过,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以避免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盐棉39”以其抗虫特性和高产潜力,成为了长江流域棉农的新选择,有望在提高产量和降低病虫害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