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白痢病:如何识别与有效防控?

2024-07-03 00:02:53 发布

雏鸡在5至6日龄时可能开始出现白痢病症状,尤其在2至3周龄时,病情和死亡率达到高峰,死亡率可高达20%至30%。病雏表现出精神萎靡、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减退,并且因怕冷而挤在一起,闭眼嗜睡。最明显的症状是下痢,排出灰白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常常被污染。由于排便次数频繁,泄殖腔口可能会被干燥的粪便堵塞,导致排便困难,病鸡可能会表现出努责和呻吟。

中鸡白痢病发病急骤,病鸡群中会不断出现精神和食欲不佳以及下痢的鸡,有时甚至突然死亡。

成年鸡的白痢病多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通常不显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当感染比例较大时,会对产蛋量造成显著影响。

预防鸡白痢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定期的检疫工作,及时淘汰病鸡以净化鸡群。引进种鸡时,必须确保其来自健康的鸡群,并通过检疫合格。在进雏前,育雏舍应使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0.5%的威力灭溶液和0.5%的菌毒杀净溶液进行2至3次交替喷雾消毒。

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病鸡,并采用0.3%氯霉素拌料治疗,连续使用5天。此外,还可以通过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只鸡5万单位,连续3天。在治疗的前两日,可使用0.04%的痢特灵拌料饲喂,而在第三和第四天,改用0.02%的氟哌酸拌料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