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两优396:湖南农业大学的水稻新宠,产量高且适应性强
在湖南农业大学的精心培育下,C两优396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了水稻种植界的一颗新星。这款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14,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C两优396的品种来源是C815S与396的完美结合,经过湖南省和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定,于2007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认可。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一季中稻种植,展现出了全生育期平均133.6天的优异生长速度,比传统品种Ⅱ优838还要短1.2天。
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的C两优396,以其挺直的叶姿和良好的熟期转色,成为了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紫色的稃尖和有芒的穗顶部分籽粒,更是增添了其独特的魅力。每亩有效穗数高达17.7万穗,株高115.5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44.0粒,结实率高达83.6%,千粒重29.6克,这些数据无不体现出C两优396的高产潜力。
在抗性方面,C两优396虽然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的抗性略显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产量上的优秀表现。2008年和2009年的区域试验中,C两优396的平均亩产分别为617.4千克和571.8千克,连续两年均比对照Ⅱ优838增产显著。
C两优396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有效灌溉,以及及时的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的实施,为C两优396的高产和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米质方面,C两优396的整精米率57.2%,长宽比2.9,垩白粒率39%,垩白度8.9%,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9%,虽然米质评价为一般,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一季中稻的价值。
最终,C两优396凭借其熟期适中、产量高的特点,通过了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被推荐在长江流域稻区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进行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也为水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