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新突破:云黄15大豆品种的丰收奥秘

2025-05-10 05:38:56 发布

在云南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云黄15”的大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性,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这款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精心选育的大豆品种,以其审定编号“滇审大豆2019001号”正式亮相,标志着云南大豆种植的新篇章。

云黄15大豆的诞生源于2010年的一项科学实验,科研人员以“滇豆4号”为母本,“滇86-5”为父本,通过杂交组合培育而成。这一品种展现出了有限结荚的生长习性,卵圆形的叶片,紫色的花朵和棕色的茸毛,成为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生育期平均为112天,植株高度适中,达到64.9厘米,有效分枝数为4.2个,单株结荚数高达52.6荚,粒数为116.3粒,单株产量达到25.8克,百粒重为25.0克。云黄15的籽粒呈椭圆形,种皮为黄色,种脐为黑色,光泽强烈,是品质的象征。

在营养成分上,云黄15同样表现优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7.9%,粗脂肪含量为19.98%,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更值得一提的是,云黄15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具有抗性,这一特性使其在病害鉴定中获得了“抗(R)”的评级。

产量表现上,云黄15同样不负众望。2017年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194.6公斤,比对照增产13.4%,2018年区试平均亩产240.4公斤,比对照增产5.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7.5公斤,比对照增产9.1%。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233.4公斤,比对照增产20.9%。

为了确保云黄15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也不容忽视。播种时间应控制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密度保持在1.5-1.8万株/亩。播种前,应施用过磷酸钙20~25公斤/亩、钾肥5~8公斤/亩作为底肥,并在苗期、始花期适量追施尿素5~8公斤/亩。整个生长期间,需要科学管理,中耕除草1-2次,并注意防控病虫草害。适时收获、脱粒、晒种,防止种子混杂,是保证云黄15品质的关键步骤。

综上所述,云黄15以其高产、优质和抗病性,通过了云南省的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2044米以下区域种植。这不仅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骄傲,更是云南农业发展的一大步。云黄15,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云南的农业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