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新品种“定豌7号”:耐旱增产的绿色希望
在甘肃定西,一片片豌豆田里,一种名为“定豌7号”的新品种豌豆正茁壮成长,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这个品种由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精心培育,是天山白豌豆与8707-15的杂交后代,原代号9431-1,以其出色的耐旱性和高产潜力脱颖而出。
“定豌7号”的生长周期大约为91天,植株高度适中,达到60.8厘米,绿叶和茎呈现出健康的绿色,紫色的花朵在田间显得格外醒目。它的第一结荚位适中,每株平均有3.2个有效荚,百粒重达到21.2克,单荚粒数为3.7个,种皮呈麻色,粒形圆润光滑。在营养成分上,“定豌7号”同样表现优异,粗蛋白含量高达22.6%,赖氨酸含量为1.26%,粗脂肪含量为1.12%,粗淀粉含量达到64.3%,这些都是豌豆品质的重要指标。
在产量表现上,“定豌7号”同样不负众望。2004至2006年的多点试验中,平均每亩产量达到126.9公斤,比对照品种“定豌1号”增产6.4%。2003至2005年的出产试验中,平均每亩产量更是达到102.03公斤,比对照增产9.78%,显示出其卓越的增产潜力。
栽培“定豌7号”时,每亩播种量建议在14-15公斤,最佳播种时间为三月中下旬。为了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建议选择距离上次种植三年以上的麦茬地,或者莜麦、洋芋、糜谷等茬口。每亩施用农家肥约2000公斤,P2O5约5.0公斤,纯N2.5-3.0公斤(即尿素5.5-6.5公斤)。同时,要及时防治苗期潜叶蝇和中后期的豌豆象,特别是在二阴地种植时,中后期还需防治白粉病,并在生长期及时中耕除草。
“定豌7号”适宜在甘肃省定西地区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上、海拔2500米以下的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种植,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增收选择。这种豌豆新品种不仅耐旱、高产,而且营养丰富,是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绿色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