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新品种“冀石265”:黄河流域棉花种植的新选择
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棉花种植者迎来了一个新伙伴——“冀石265”。这款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转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以其卓越的抗虫性能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了黄河流域棉区种植者的新宠。
“冀石265”的品种来源是06K585与石抗163的杂交,它不仅继承了亲本的优良特性,还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抗棉铃虫的能力。这一特性使得“冀石265”在棉铃虫的威胁下依然能够茁壮成长,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在特征特性上,“冀石265”株型松散,株高适中,果枝较长,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它的生育期为115天,单株结铃数量达到17.7个,铃重6.3克,衣分39.8%,子指11.2克,霜前花率高达95.9%,显示出高产的潜力。此外,它的纤维品质也达到了Ⅲ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7毫米,断裂比强度31.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5,这些数据都表明“冀石265”的纤维品质优良,适合纺纱。
在产量表现上,“冀石265”同样不负众望。2019-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的亩产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7.5%、3.8%和4.2%。2021年的生产试验中,这一增产趋势得以延续,分别增产4.1%、4.4%和4.3%。
栽培技术要点上,“冀石265”适宜在4月20日至4月30日播种,种植密度为3000-4500株/亩。在田间管理上,需要适时进行化学调控和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冀石265”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被批准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冀石265”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较弱,因此在这些病害重病地不宜种植。
综上所述,“冀石265”以其抗虫、高产、优质的特性,成为了黄河流域棉区种植者的一个新选择,有望在未来的棉花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