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儿童急性肝炎谜团:病因何在?

2024-06-24 20:21:53 发布

近期,全球多国报告了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病例,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初在欧美国家出现,随后亚洲等地区也发现了相关病例。这种肝炎对儿童的肝功能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与以往散发病例形成鲜明对比。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宁琴介绍,目前全球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约228例此类肝炎病例,其中至少有20例进行了肝移植,死亡4例。患儿普遍出现了黄疸和转氨酶指标升高等症状。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教授指出,医院会按照常规流程筛查可能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非嗜肝病毒感染等。

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后排除了常见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一些学者曾猜测新冠mRNA疫苗可能与此有关,但大多数患儿并未接种该疫苗,因此这一猜测被排除。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部分患者体内发现了人腺病毒(HAdV)41型,这成为了目前最大的“嫌疑犯”。然而,人腺病毒通常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肝病。

业内专家认为,除了人腺病毒感染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如新型嗜肝病毒、变异型人腺病毒、药物、毒素或环境因素等。同时,也有分析认为新冠病毒的新型变异株可能是原因之一。宁琴强调,需要对病毒进行基因鉴定,以确定其与肝炎的关联性。

此外,新冠疫情期间幼儿的易感性可能增加,导致病毒致病力增强。因此,对患儿的血液、血清、尿液、粪便和呼吸道样本,甚至肝脏活检样本都应进行检测。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各地病例由同一原因引起,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共享基因测序结果。

我国虽然尚未发现类似病例,但鉴于其潜在的危害和传染可能性,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同济医院的专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了快速查明病因的重要性,并呼吁医疗工作者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保持警惕,利用现代技术如宏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快速锁定病原体。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上报疾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