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的旱稻新星——原旱稻3号

2024-10-15 02:52:38 发布

在黄淮海地区,旱稻种植正迎来一颗新星——原旱稻3号。这个由原阳沿黄农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粳型旱稻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米质,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原旱稻3号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20天,比传统的旱稻277长5天,这使得它有足够的时间吸收阳光和养分,从而结出更饱满的稻穗。它的株高达到105.1厘米,穗长17.1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接近100粒,结实率高达81.4%,千粒重达到26.1克。这些数据表明,原旱稻3号在产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在抗性方面,原旱稻3号对稻瘟病有中等的抗性,综合抗性指数为5.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同时,它的抗旱性也达到了中等水平,这使得它能够在干旱条件下依然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米质方面,原旱稻3号的表现同样令人满意。它的整精米率达到67.1%,垩白米率仅为15.5%,垩白度低至1.2%,胶稠度达到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6.4%,这些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的要求。

在产量表现上,原旱稻3号在2009年和2010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比旱稻277增产20.9%和24.1%。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383.0千克,比旱稻277增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条播行距30厘米,播深2~3厘米,亩播种量7~8千克;施用氮磷钾复合肥40千克作基肥,并在苗期和分蘖期追施尿素;注意水分管理,确保播种、分蘖和孕穗期的水分供应;使用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促进壮苗生长,并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穗颈瘟等病虫害。

经过国家审定,原旱稻3号符合稻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的黄淮流域作夏播旱稻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选择,也为提高旱稻产量和质量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