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绵南薯10号”:四川甘薯新品种的丰收秘诀
2024-12-08 03:28:55 发布
在四川甘薯种植区,一种名为“绵南薯10号”的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一品种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联合培育,是2006年从浙13×南薯99杂交组合中精心选育而成的中熟、淀粉加工型甘薯。
“绵南薯10号”以其独特的生长特性脱颖而出:顶叶绿色,成熟叶心齿型,株型匍匐,蔓色绿带紫色,单株分枝4~6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白色,单株结薯数4~7个。其烘干率31.76%,淀粉率21.27%,较对照品种南薯99高出3.8个百分点,显示出其在淀粉含量上的优势。此外,大中薯率高达77.7%,中抗黑斑病,耐贮藏,熟食品质较优,这些都是“绵南薯10号”在众多甘薯品种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产量表现上,“绵南薯10号”同样不负众望。2010年至2011年的区域试验中,鲜薯亩产达到1967.3公斤,虽然较对照南薯88减产11.1%,但在薯干和淀粉亩产上分别增产5.2%和10.1%。2012年的生产试验中,鲜薯亩产1938.0公斤,藤叶产量亩产1656.5公斤,薯干亩产698.4公斤,淀粉亩产464.0公斤,均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潜力。
栽培“绵南薯10号”的关键在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地膜覆盖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中等肥力土壤每亩种植4000株,瘠薄地则需4500至5000株;以有机肥料为主,磷钾肥为辅,重施底肥;及时除草,防治病虫,不提藤、不翻蔓;霜降至立冬收获,并采取托布津药剂处理后贮藏。
“绵南薯10号”不仅以其高产和优质淀粉而受到青睐,更以其耐贮藏和中抗黑斑病的特性,为四川甘薯种植区的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丰收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