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瘟:致命病毒的诊断与预防
2024-10-21 10:00:07 发布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俗称猫瘟,是一种由细小病毒科中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猫科动物尤其是幼猫构成严重威胁。病猫和带毒猫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粪便、尿液、鼻液、眼液和唾液传播,甚至康复的猫可能在一年以上的时间里持续带毒。
所有猫科动物,包括家猫、野猫、山猫、虎、豹、狮和浣熊,都容易感染此病,而幼猫的感染风险更高。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妊娠母猫还可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猫瘟通常在冬末春初流行,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病猫的潜伏期为2至9天,急性病例可能突然出现高热、食欲减退、双相热、剧烈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是猫瘟的重要诊断指标。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特别是小肠,可见肠壁发炎、水肿和粘膜坏死。
治疗猫瘟需要及时的对症治疗,包括控制继发感染和补充营养。高免血清注射可能有助于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卫生和定期接种疫苗。疫苗接种通常从7-10周龄开始,之后每12周进行加强,成年后每年接种一次。对于病猫污染的环境,应使用3%福尔马林、0.5%过氧乙酸或4%火碱水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