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丘陵的绿色希望——镇稻14号的丰收秘诀
在江苏省的丘陵地带,一种名为“镇稻14号”的中粳稻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和适应性,成为当地农民的绿色希望。这个品种,原名“镇稻461”,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培育,自2005年诞生以来,就以其迟熟中粳稻的特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镇稻14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出色,2008-2009年的区试中,平均每年产量达到639.6公斤,比淮稻9号增产7.6%,而且在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也实现了611.3公斤的平均亩产,增产6.19%。它的株型紧凑,长势旺盛,穗型大,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后期熟相好,抗倒性强,是丘陵地区种植的理想选择。
在米质方面,镇稻14号同样不逊色。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其整精米率达到66.6%,垩白率22.0%,垩白度2.2%,胶稠度8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均达到了国标三级优质稻谷的标准。
为了确保镇稻14号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也至关重要。播种要适时,5月上中旬为佳,水育秧播种量25-30公斤,旱育秧40-45公斤,机插秧用种量约3公斤。移栽时,6月上中旬是最佳时期,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插1.6万穴,基本苗6万左右。
肥水管理要科学,亩施纯氮约18公斤,遵循“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磷钾肥,早施分蘖肥。水浆管理上,浅水勤灌促早发,足苗后及时搁田,适施穗肥,后期干干湿湿,避免断水过早。
病虫草害的防治同样不容忽视。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是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防治。
镇稻14号,以其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江苏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