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麦132:黄淮冬麦区的高产新宠
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郑麦132”的小麦新品种诞生了。它不仅拥有国审麦20190025的正式身份,还以其卓越的特性在黄淮冬麦区南片地区赢得了农民的青睐。
郑麦132,这个品种的名称背后,是育种者们对农业科技的不懈追求。它源自于矮抗58和济麦22的杂交,经过精心选育,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的小麦新品种。与周麦18相比,郑麦132的成熟期略早,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灵活性。
它的幼苗呈现出半直立的姿态,叶片细长且颜色深绿,显示出强大的分蘖力。郑麦132的株高为83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中等,这使得它在风大的天气中也能保持稳定。它的旗叶平展,穗层厚,穗形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质地坚硬,饱满度好,这些都是高产的明显标志。
在抗病性方面,郑麦132表现出了高抗条锈病的特性,但对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则较为敏感。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农民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在品质检测中,郑麦132的籽粒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色,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吸水率也相当理想。
在产量表现上,郑麦132同样不遑多让。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的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538.4千克和582.8千克,均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0%。2017-2018年度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492.5千克,增产幅度达到了5.2%。
为了确保郑麦132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也不容忽视。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每亩的基本苗数量应控制在12万至20万之间。同时,要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在高水肥地块,还应采取措施防止倒伏。
经过严格的审定,郑麦132被确认符合审定标准,并通过了审定。它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陕西省的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以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进行早中茬种植。
郑麦132,这个新品种的小麦,正以其出色的表现和适应性,成为黄淮冬麦区农民的新选择,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