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优505:南平农业科研的结晶,晚稻增产新选择

2024-08-16 05:04:28 发布

在福建省的稻作舞台上,II优505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成为晚稻种植的新宠。这款由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杂交稻新品种,以其独特的品种编号“闽审稻2009010”和名称“II优505”,在众多稻种中脱颖而出。

II优505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25.3天,虽然比传统的汕优10号稍晚成熟,但它的产量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2006年和2007年的试验中,II优505的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458.08公斤和450.83公斤,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到了2008年,它的产量更是达到了496.51公斤,再次证明了其增产潜力。

在米质方面,II优505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均达到了80%以上,粒长6.5毫米,长宽比为2.6,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其良好的食用品质。尽管稻瘟病抗性鉴定显示为感病,但这一特性并未掩盖其在产量和米质上的亮点。

栽培II优505,技术要点至关重要。6月20日前播种,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插植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确保了植株的均匀生长。施肥方面,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0.9,合理分配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II优505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分管理上,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多次露田,以及抽穗后期的干湿壮籽,都是确保II优505健康成长的关键。

II优505的审定意见明确指出,该品种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同时提醒农户在栽培过程中注意防治稻瘟病。经过严格的审核,II优505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顺利通过了审定。

II优505,不仅是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实力的体现,更是福建省晚稻种植的新希望。选择II优505,就是选择了高产与品质的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