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栽培秘籍】从选种到采摘的全流程指南
探索白灵菇的栽培之旅,就像揭开草原上牛肝菌的神秘面纱。白灵菇以其细腻的肉质、鲜美的味道和洁白的体色,赢得了“草原上的牛肝菌”的美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白灵菇的实用栽培技术,从选种到采摘,每一步都是关键。
选种与备料:
白灵菇的成功栽培,始于优质的菌种。提前向专业厂家订购菌种,确保有足够的制种期。品种选择上,天山一号以其朵型美观而著称,而武汉新宇的PNKW-6则以其出菇速度快而受到青睐。备料时,无论是木屑还是棉籽皮,都需无霉变、干燥洁净,木屑不宜带油性,棉籽皮则以绒毛多、黄渣少为佳。
场地建造与消毒:
白灵菇棚以节能型日光温室为优,这样的温室保温效果好,出菇快且优。建造时,参照温室蔬菜栽培书籍,北墙需预留通风口。消毒除菌是关键,石灰粉撒地为主,老菇棚则可用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混合熏蒸。
栽培料方:
一个成功的栽培料方是杂木屑35%、棉籽皮45%、粗麦麸17%、红糖1.5%、生石灰1%、过磷酸钙0.5%、水140%。这样的配比,能够确保白灵菇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装袋灭菌:
装袋时,各原料按配方比例集中拌料,用简易装袋机装袋,人工搽净袋口处内外粘附的培养料、盖塞儿。灭菌时,从装好袋到灭菌温度达到100度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以确保菌袋的完整性和灭菌效果。
接种:
接种室的高度和面积都有讲究,利用空气清洁器和酒精灯灭菌、接种。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衣服清洁,紫外光灯消毒,身上喷来苏儿降尘并用来苏儿洗手,改穿专用鞋或脚踩石灰后进入接种室。
培养:
培养阶段,专职人员转移接好的菌袋,大堆状挨紧堆放菌袋4~6层高,喷多菌灵或者石灰水上清液。一周后检查污染,袋口对袋口双排摆放,留间隙通风避光培养。
刺激出菇:
菌丝长满一周后,将菌袋单层堆码10个高,层与层之间袋口反向,每隔1米用竹竿撑住。增加空气湿度到90%,揭草帘温光刺激,白天最高可到30度,夜晚通风降到5度。连续刺激一周后开袋口,轻喷萘乙酸或者三十烷醇,注意按说明降低用药剂量。
采摘出售:
采摘时,一级菇标准为单菇重125~200克,菇体白色至乳白色,菇盖扇形,基本平展,有卷边,边缘无缺裂。包装时,内包装使用食品包装纸,每只菇分别用3层纸包装,外包装则使用食品用塑料泡沫箱。
白灵菇适宜鲜销,注意在采前两天停止喷水,这样含水量适中的商品菇才耐储运,存放长。如果鲜销价格不理想,也可以选择杀青后腌渍,存放出售。白灵菇还可以采用晒干或阴干,或用烘箱子烘干,7千克鲜菇可烘干片1千克。
这就是白灵菇的栽培全过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掌握这些技术,你也能在草原上种出美味的白灵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