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老年人如何跨越“App障碍”?

2024-06-24 13:26:55 发布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如何便捷地使用各种应用程序(App)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同时也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了挑战。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适老化App消费监督评测项目研究报告》揭示了这一问题。尽管76.2%的受访者对App的适老化表示满意,但字体过小、广告泛滥、难以关闭的弹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近半数的老年消费者急切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够开发更多专为老年人设计的App。

疫情期间,健康码、移动支付、在线挂号等数字化应用成为生活常态,虽然为年轻人带来便利,却让老年人感到困扰。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消协的问卷调查聚焦了与老年生活密切相关的10个领域,选取了104款App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仅有76%的App达到了适老化的基本要求。App在操作性方面的适老化程度较高,但在易于理解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消协建议App设计应更贴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在兼容性方面需要改进。

老年消费者对App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有很高的期待,但广告插件和诱导操作现象仍然存在。App适老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需要加强,部分App的适老版本信息不够突出,知晓度和使用率不高。

老年消费者对医疗健康类和养老资讯类App的期待最高,他们并不排斥新鲜事物,近半数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需要老年人专用App。但字体小、广告多、弹窗不易关闭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他们。

中消协报告指出,App中的广告插件和诱导操作给老年消费者带来了潜在风险。例如,一些网络保险平台的广告通过各种噱头吸引用户点击,导致老年人无意中投保并自动扣费。此外,一些不良商家通过“情感陪聊”App诱导老年人付费充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显示,17.25%的老年人有网络受骗经历,其中保健品和免费红包是主要的诈骗手段。为了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一些成年子女选择不开通手机付费功能或不绑定银行卡,但这又影响了老年人使用手机的便利性。

中消协建议加强App的个人隐私和财务信息风险监管,提升App的安全性。App开发者和平台应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监管,防止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8.9%,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App适老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需要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网络购物平台等优化服务,提供大字版、语音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提升易用性和安全性。

工信部已推动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累计有648家网站和App通过了改造和测评。中消协提出,要加快重点领域App的适老化进程,营造一个老年人“想上网、能上网、会上网、敢上网”的环境,以需求为导向,特别是在医疗健康、养老资讯、生活缴费、社区服务等领域。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