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43:棉花新品种的丰收希望

2025-02-11 05:04:27 发布

中棉所143,一个由国家审定编号国审棉20210014认证的棉花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农民的新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精心培育,这个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以其春播生育期131天的短周期,出苗好,长势强,不早衰,整齐度好,结铃性较好,吐絮畅等特点,为棉花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棉所143株型紧凑,株高72厘米,Ⅱ式果枝,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单株结铃6.9个,铃重6.2克,衣分43.45%,霜前花率82.55%。在抗病性方面,它展现出了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虽然不抗棉铃虫,但其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毫米,断裂比强度32.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2,断裂伸长率7.4%,反射率81.5%,黄色深度7.2,整齐度指数86.1%,纺纱均匀性指数167.5,纤维品质Ⅰ型,这些数据都显示了中棉所143在纤维品质上的优越性。

产量表现上,中棉所143在2018至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57.8千克、155.4千克和149.6千克,比对照中棉所49增产5.9%、8.3%和8.1%。2020年生产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401.7千克、179.5千克和175.8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7.7%、8.6%和8.4%,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棉所143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中棉所143适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西北内陆棉区一般肥力棉田,密度以每亩1.5万至1.8万株为宜,收获密度达到1.2万至1.5万株。科学肥水管理,重施底肥和花铃肥、早施蕾肥、早喷叶面肥、适当补施微量元素。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以防早衰。合理化控,遵循“前促后控”的原则,若蕾期、花铃期或打顶后长势过旺,利用化控,塑造高产株系。做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苗蕾期的蚜虫危害及花铃期的棉铃虫、红蜘蛛危害,早发现及时选择使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吡蚜酮和达螨灵等高效低残留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中棉所143以其优良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通过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春播种植,为棉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