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麦18:黄淮麦区的高产新希望
在黄淮冬麦区,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品种的改良和优化一直是农业科研的重点。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漯麦18”,就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它不仅通过了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更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农民的青睐。
品种特性:漯麦18,一个弱春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偃展4110稍晚,但这个小小的延迟却带来了更多的收获。它的幼苗半直立,叶片短而宽,叶色浓绿,显示出了良好的生长势头。春季的快速生长和对倒春寒的敏感性,使得它在春季管理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尽管如此,漯麦18的穗层整齐,穗大,籽粒饱满,黑胚率稍高,但整体品质上乘。
抗病性:在抗病性方面,漯麦18表现出了中感纹枯病,但对高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较强,这为农民在病害管理上提供了便利。
产量表现:漯麦18在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中,均表现出了稳定的增产能力。2009~2010年度,平均亩产503.3千克,2010~2011年度,平均亩产579.2千克,而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83.6千克,均比偃展4110有显著增产。
品质指标:在品质上,漯麦18的籽粒容重和蛋白质含量都达到了高标准,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面团的稳定性等指标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加工特性,这使得它在食品加工领域同样具有潜力。
栽培要点:漯麦18适宜在10月中下旬播种,亩基本苗18~24万苗。同时,由于它对白粉病、条叶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较为敏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经过严格的审定流程,漯麦18被认为完全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被推荐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漯麦18,以其高产、稳产和良好的加工特性,正在成为黄淮麦区农民的新选择,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