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13号:内蒙古大豆新品种的丰收希望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登科13号”的大豆品种正成为农民的新宠。这个由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登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共同培育的新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登科13号”的生育期仅为109天,比传统的登科1号早熟2天,这使得它在时间上更具优势。它的幼苗叶片呈绿色,下胚轴紫色,第一叶椭圆形,这些特征使得它在田间易于识别。株高84厘米,具有无限结荚习性,主茎节数15.0节,分枝数1.2个,披针叶、紫花、灰色茸毛,荚皮草黄色,微弯镰形,籽粒圆形,白黄色种皮,黄色种脐,百粒重达到22.3克。在营养成分上,粗蛋白含量高达39.65%,粗脂肪含量为22.19%,这些都是衡量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
在抗性方面,“登科13号”表现出中感灰斑病和大豆花叶病毒SMV1号株系的特性,对SMVⅢ号株系则较为敏感。尽管如此,它在2014年至2016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201.3千克、216.9千克和136.5千克,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9.0%、5.7%和10.9%,显示出了其卓越的产量潜力。
栽培“登科13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呼伦贝尔市中南部、兴安盟北部2200℃积温区,5月上、中旬是最佳播种期;而在2400℃以上积温区,5月下旬可作为救灾品种播种。亩种植密度应控制在1.7-2.0万株。基肥建议使用1000-2000kg腐熟有机肥,种肥则为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2.5kg+尿素2.5kg。在初花期,根据田间长势,结合中耕每亩追施5kg尿素。
田间管理同样重要,需要及时中耕除草,旱时灌溉,涝时排水。8月上旬是防治食心虫的关键时期,这有助于提高商品品质。同时,还需注意防治大豆灰斑病和花叶病。
经过审定,“登科13号”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200℃以上地区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无疑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豆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