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鉴386——甘肃旱地小麦的绿色希望

2024-08-06 03:36:25 发布

在甘肃省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陇鉴386的冬小麦品种以其卓越的表现,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陇鉴386,一个由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出色的产量表现,赢得了农民的信赖。

陇鉴386的诞生,源于1321母本与陇鉴127父本的完美结合,原代号959-5-1-2-3,经过严格的选育过程,最终形成了这一具有显著优势的品种。它不仅在生长周期上表现出色,达到273天,而且在越冬率上也达到了惊人的97.67%,显示出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陇鉴386的植株平均身高84厘米,穗长8.4厘米,长芒白壳,籽粒椭圆形,白色,每穗粒数达到33粒,千粒重高达42.63克。这些特征不仅保证了其良好的生长态势,也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多种混合菌及分小种表现出了免疫能力,这在小麦种植中是一项难得的优势。

在营养成分上,陇鉴386同样表现不俗,含有15.87%的粗蛋白和37.7%的湿面筋,这些指标对于小麦的品质和用途都至关重要。此外,其稳定时间3.5分钟,拉伸面积34平方厘米,最大抗延阻力122E.U,容重达到800.6克/升,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陇鉴386在面制品加工方面的潜力。

产量表现上,陇鉴386在2004-2006年的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中,平均亩产量达到277.5公斤,比对照西峰20号增产4.3%。而在2006-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254.76公斤,较对照西峰20号增产10.72%,这一成绩无疑证明了陇鉴386的高产潜力。

陇鉴386的栽培要点也相当明确,一般建议在9月中下旬播种,亩保苗22万左右,亩播量控制在12公斤左右。在生育期要注重防治病虫害,成熟期要及时收获,以避免降雨带来的损害。

最后,陇鉴386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市的环县、西峰区、正宁县、镇原县、宁县,以及平凉市的灵台县、崆峒区等地种植。这一品种的推广,无疑将为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