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优3611:长江流域的高产水稻新选择

2024-08-13 04:28:17 发布

在长江中下游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天优3611”的水稻品种正在引起农民的广泛关注。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这一杂交水稻,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中的生长周期脱颖而出。

“天优3611”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11,成为国家认可的优质水稻品种。它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37.1天,比传统的Ⅱ优838品种稍长,但这一小小的牺牲换来了更高的产量。每亩有效穗数达到15.8万穗,株高120.3厘米,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189.1粒,结实率高达75.4%,千粒重27.8克,这些特性使得它在2006年和2007年的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显著增产。

在栽培技术方面,“天优3611”需要适时播种,湿润育秧,以及合理的移栽和肥水管理。它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明确,需要在分蘖期和穗期平衡施用,以促进早发攻穗和提高结实率。此外,该品种在苗期需要浅水勤灌,足苗后及时搁田,以保证健康生长。

尽管“天优3611”在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但它的中感褐飞虱特性和一般米质并不影响其作为一季中稻种植的适宜性。特别是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这一品种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综合来看,“天优3611”以其高产、稳产的特性,结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长江流域的稻农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高效的种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