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73:高效玉米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新选择
在黑龙江省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聚合73”的玉米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品种由双城区聚合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以其独特的杂交优势,为玉米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聚合73”是一个普通机收玉米品种,其生长周期大约为110天,需要≥10℃的活动积温大约2100℃。这种玉米的幼苗期特征明显,第一叶鞘呈绿色,叶片同样为绿色,而茎则为浅紫色。成熟植株高大,株高达到274厘米,穗位高94厘米,成株可见12片叶。果穗呈圆锥型,穗轴红色,穗长17.4厘米,穗粗4.4厘米,穗行数在14至18行之间,籽粒为硬粒型、橙黄色,百粒重达到30.6克。
在品质分析方面,“聚合73”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其容重在800至825克/升之间,粗淀粉含量介于72.05%至74.30%,粗蛋白含量在10.26%至11.54%之间,粗脂肪含量则在4.70%至4.97%。这些数据表明,聚合73是一个高淀粉、高蛋白、高脂肪的优质玉米品种。
在抗病性方面,“聚合73”对大斑病有一定的敏感性,丝黑穗病发病率在13.9%至24.3%之间,茎腐病发病率在6.1%至18.6%。因此,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两种病害的防治。
产量表现上,“聚合73”在2018至2019年的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达到8558.3公斤,较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4.2%,显示出其出色的产量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建议在5月5日左右播种,选择中等肥力的地块,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公顷保苗约9.0万株。施肥方面,每公顷需施基肥15吨左右,磷酸二铵300公斤,硫酸钾100公斤,拨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约300公斤。幼苗生长迅速,需要及时进行铲趟管理,并注意防虫,及时收获。
总的来说,“聚合73”以其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了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300℃以上区域机收籽粒品种的理想选择。随着这一新品种的推广,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