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77号——春玉米的高产新选择

2024-08-17 05:46:15 发布

在春播玉米的行列中,中地77号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脱颖而出。由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玉2009009,为东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地77号的生育期在东华北春玉米区为128天,与郑单958相当;在西北春玉米区则为133天,与沈单16号相当。它需要的有效积温大约为2800℃,幼苗叶鞘呈紫红色,叶片深绿,花药和颖壳分别呈现绿色和黄色,株型紧凑,株高达到289厘米,穗位高129厘米,叶片数在21至22片之间。

该品种的花丝为浅紫色,果穗呈长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6.3厘米,穗行数在16至18行,每行的粒数平均为41粒。穗轴为粉色,籽粒橘黄色,半硬粒型,单株粒重高达235.7克,百粒重36.3克。在抗病性方面,中地77号经过两年的接种鉴定,显示出对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的抗性,对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中抗性,以及对丝黑穗病的感性。

在产量方面,中地77号在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746.5千克,比对照增产7.5%;在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更是高达984.3千克,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8.0%。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东华北春玉米品种的平均亩产为752.4千克,西北春玉米品种的平均亩产为974.8千克,均显示出显著的增产效果。

中地77号的籽粒品质同样令人瞩目,容重分别为773克/升和763克/升,粗蛋白含量在8.50%至9.88%之间,粗脂肪含量在3.48%至3.75%之间,粗淀粉含量在73.34%至74.29%之间,赖氨酸含量为0.28%至0.30%。

栽培中地77号时,建议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进行,每亩适宜密度约为4000株,并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经过国家严格的审定程序,中地77号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并被推荐在北京、吉林中晚熟区、辽宁(丹东除外)、河北北部(承德除外)、山西中晚熟区、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延安和榆林、内蒙古的赤峰、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地区进行春播种植。对于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高发区,建议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