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优11号:高产油菜品种,助力绿色农业
秦优11号,一个名字背后承载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的希望。作为油菜家族中的佼佼者,它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助手。这款油菜品种由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三原县种子管理站共同申请,由华德钊、邢福升等育种专家精心培育而成,品种来源为2168A×5012C,是甘蓝型双低油菜半冬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
秦优11号的苗期叶片半直立,叶形裂叶,叶片较大,边缘带有锯齿,叶色鲜绿,茎秆粗壮且呈绿色,杆硬,花蕾大,花粉饱满,花瓣圆润,中大型,花色鲜黄,匀生分枝,角果中长,籽粒多,中早熟,籽粒黑褐色。株高可达165至179厘米,有效分枝部位在50至78厘米之间,一次有效分枝8至1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0至470个,每角粒数19.29至24.0粒,千粒重3.6至4.0克。芥酸含量极低,硫苷含量在21.96微摩尔/克至31.62微摩尔/克之间,含油率高达40.18%至45.27%。此外,秦优11号低抗菌核病,低感病毒病,抗倒性强,抗冻性中等,第一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04.13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5.28%;第二生长周期平均亩产174.04千克,较对照中杂油2号增产7.67%。
栽培秦优11号,技术要点如下:播期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播量直播每亩0.3千克,移栽每亩0.1千克;密度亩留苗0.8万株至1.2万株;施肥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尿素15至18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或磷酸二铵15至20千克,钾肥和硼肥可根据土壤情况适量补施,一般亩施硼肥0.5至0.75千克;田间管理要加强,1至2叶期及时间苗,3叶期及时定苗,实施冬灌,及时培土中耕和防治病虫害,封冻前培土壅根,保苗安全越冬。稻田要及时开沟排涝,做好蚜虫、菌核病防治,蚜虫每亩用10至20克吡虫林2000倍液或10克吡虫林和50毫升菊酯类杀虫剂混合2000倍液防治,菌核病每亩用100克多菌灵或甲托1000倍液防治,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等,增角、增粒、增粒重;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子用。
秦优11号适宜在湖南、湖北、江西、上海、浙江、江苏淮河以南、安徽淮河以南及陕西陕南地区冬油菜区种植。在生产上应注意基施或追施硼肥,防止缺硼引起“花而不实”,同时注意防治菌核病,确保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秦优11号,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农业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结晶,为农民的丰收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