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的农业新星:南粳49,丰收的希望

2024-10-15 02:15:01 发布

在江苏省的田野上,一种名为南粳49的水稻品种正悄然成为农民的宠儿。它不仅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更有着令人瞩目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南粳49,这个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原名“宁74121”,是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于2007年成功育成的。它属于迟熟中粳稻品种,拥有苏审稻201207的审定编号。

这种水稻的适应范围广泛,特别适合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在2009至2010年的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试中,南粳49的平均亩产达到了591.7公斤,与对照品种淮稻9号相比,增产了2.4%。到了2011年的生产试验,它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75.5公斤,增产幅度达到了2.67%。

南粳49的株型紧凑,群体整齐,分蘖力强,叶片淡绿色,成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它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指标都表现出色,而且全生育期为154.4天,比对照品种稍迟熟两天。虽然它对穗颈瘟较为敏感,但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中等,对纹枯病高感,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也较好。

南粳49的米质理化指标也达到了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这意味着它的米质优良,口感和营养价值都很高。

在栽培技术方面,南粳49要求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移栽时,要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确保每亩栽插1.7-1.8万穴,基本苗6-8万。肥水管理要科学,肥料运筹要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病虫草害防治方面,要特别注意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防治,以及灰飞虱、稻蓟马、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的综合防治。

南粳49,这个江苏省的农业新星,正以其高产、优质和抗病的特性,为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