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优445:四川田野上的绿色希望
2024-08-24 05:56:38 发布
在四川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中优445”的杂交水稻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成为农民心中的绿色希望。这一品种由南充市农科所精心培育,融合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与自育恢复系南恢445的精华,成就了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的典范。
中优445的全生育期为149.8天,与市场上的汕优63品种相当,但株高达到120.0厘米,株型适中,叶片和叶鞘呈现健康的绿色,叶耳则带有紫色,剑叶长而直立,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每亩有效穗高达11.67万,穗长26.9厘米,每穗着粒169粒,结实率高达78.5%,千粒重29.2克。谷粒细长,颖尖黄色,护颖较长,是品质上乘的象征。
在品质测定上,中优445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糙米率79.2%,精米率72.8%,整精米率57.7%,粒长7.1毫米,长宽比3.1,垩白米率26%,垩白度4.0%,透明度2级,胶稠度78毫米,碱消值5.6,直链淀粉含量22.8%,蛋白质含量10.6%,这些理化指标均达到了国颁三级优质米标准。
产量表现上,中优445在2003年和2004年的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529.8公斤和561.86公斤,连续两年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8%,2004年生产试验中更是增产7.56%,展现出了其高产潜力。
栽培中优445,需要遵循一些关键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控制在30-45天;亩栽播1.2万窝左右,双株栽插;合理施肥,注重底肥和追肥,亩施纯氮10-12公斤,N、P、K比例为1:0.5:0.5;水管理上,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后期的稻瘟病。
中优445,适宜在四川的平坝、丘陵地区作为一季中稻种植,它不仅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希望,更是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