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优363:稻农的高产之选,抗病能力与米质的平衡艺术
2024-08-12 04:19:30 发布
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与成都市种子总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一种名为D优363的新型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它以其国审稻2004009的编号,正式踏入了农业的舞台。
D优363,一个由D62A与蜀恢363杂交而成的品种,在长江上游的一季中稻种植中,展现出了它的生长潜力。平均154.6天的全生育期,虽然比汕优63稍晚成熟,但它的株高、株型和群体整齐度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特性。特别是在产量上,2002年和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D优363分别以3.88%和3.17%的增产率超越了对照品种,两年平均增产率达到了3.49%,2003年的生产试验更是达到了6.53%的增产率,这一成绩无疑为稻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然而,D优363并非完美无缺。它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达到了9级,同时对白叶枯病也有7级的敏感度。这就需要稻农在种植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治这两种病害。不过,D优363的米质指标也有一定的亮点,整精米率达到了64.8%,长宽比为2.8,直链淀粉含量为21.8%,虽然垩白率和垩白度略高,但胶稠度达到了62毫米,这些指标都为D优363的米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栽培技术方面,D优363需要壮秧培育,适当的移栽密度,以及合理的施肥比例。田间管理上,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调整水分管理,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同时,稻农还需要特别注意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以减少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经过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的严格审核,D优363以其适中的熟期、较高的产量以及一般米质,获得了审定通过。它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稻区,以及四川平坝稻区和陕西南部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进行种植。
D优363,一个在产量与抗病能力之间寻求平衡的水稻品种,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稻农们值得信赖的高产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