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麦9号:旱薄地小麦新希望
在广袤的黄淮冬麦区,一种名为“渭麦9号”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为旱薄地的农民带来新的希望。这个品种由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申请,张养利、贾凯峰等育种专家精心培育而成,源自烟D27/2000-168的优良基因。
渭麦9号以其半冬性特性,全生育期长达243.6天,略晚于晋麦47,展现出其稳健的生长态势。幼苗半匍匐,叶片窄而叶色灰绿,分蘖力一般,但株高94.7厘米,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良好,纺锤形穗,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达33.2万穗,穗粒数28.9粒,千粒重40.4克。
在抗病性方面,渭麦9号对条锈病有中感,但对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黄矮病则高感,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病害防治。品质检测显示,其籽粒容重在764克/升至796克/升之间,蛋白质含量介于13.8%至15.5%,湿面筋含量在30.5%至34.6%,稳定时间从9.5分钟至15.4分钟,吸水率58%至61%,最大拉伸阻力从336 Rm.E.U.至219Rm.E.U.,拉伸面积73平方厘米至45平方厘米,显示出良好的加工品质。
产量表现上,渭麦9号在2017至2018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319.5千克,比对照晋麦47增产5.6%;2018至201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67.1千克,增产2.2%;2019至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6.2千克,增产4.7%,显示出其稳定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渭麦9号适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亩播量9至15千克。种植过程中要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经过严格的审定,渭麦9号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宝鸡、咸阳、铜川和河南省、甘肃天水及河北沧州的旱薄地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选择,也为提高旱薄地小麦产量和品质开辟了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