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淮13号:广西淮山新品种,高产优质之选

2025-04-24 05:09:10 发布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种名为“桂淮13号”的淮山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高产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桂淮13号源自北流地方淮山品种的变异株,编号GY82,以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为淮山种植带来了新机遇。

桂淮13号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缠绕性藤本植物,其生长周期在桂南地区约为220天。茎部右旋,带有紫红色和绿色斑点,叶片长心形,嫩叶呈紫红色,而成熟叶片则是绿色,叶脉网状分布,主脉紫红色,极具辨识度。薯形长圆柱型,薯长70-100厘米,薯径6-7厘米,外皮黄褐色,内皮有点状紫红色,肉质白且细腻,营养成分丰富,淀粉含量高达27.4%,蛋白质含量3.23%,总糖含量0.63%,氨基酸含量2.25%,脂肪含量仅为0.01%,总皂甙含量0.10%,同时富含铁和锌等微量元素。

在产量表现上,桂淮13号同样令人瞩目。2012-2013年的品系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2077.5公斤,比对照桂淮2号增产12.4%。2014年的区域生产试验中,亩产在1797.9-1998.3公斤之间。2015年的种植示范中,隆安县的田间查定显示亩产高达2421.9公斤,显示出其卓越的产量潜力。

栽培桂淮13号,需要选择与非薯类作物轮作的旱地或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方法多样,包括粉垄、打洞填料、定向结薯等。种薯选择无病、无虫、生长健壮的薯块,或直接使用零余子播种。桂南地区适宜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种植,每亩种植1600-1800株。施肥方面,重施基肥,出苗后进行间苗,生长中期视苗势施肥,结薯期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结薯伸长膨大。

桂淮13号的栽培还需要注意搭架引蔓或自然铺地生长,中期适当控苗,以及防控炭疽病和虫害。通过这些精细的栽培管理,桂淮13号不仅能够带来丰富的营养价值,还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经过严格审核,桂淮13号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淮山产区广泛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无疑将为广西的淮山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