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华5号:河北老农的玉米新品种,高产抗病的田间新星
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位退休职工曹丕元用他的双手和智慧,培育出了一种新型玉米品种——元华5号。这个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异的产量表现,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选择。
元华5号,一个由23311母本和D黄212父本杂交而成的新品种,原代号FC-254,已经通过甘审玉2008005的严格审定。它的株型半紧凑,株高介于290至310厘米,穗位高100至130厘米,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雄穗主轴粗长,分枝斜向挺出,显示出其强健的生长力。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丝淡紫色,这些特征都为元华5号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它的果穗呈短锥型,穗长14.4到17.0厘米,穗粗4.7到5.4厘米,穗行数达到15.2行,每行平均有37粒。穗轴白色,轴粗2.5到3.0厘米,出籽率高达82.8%到85.8%。籽粒黄白色,马齿型,千粒重在242至402克之间,含有9.117%的粗蛋白,4.52%的粗脂肪,0.326%的赖氨酸,以及74.25%的粗淀粉,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为元华5号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病性方面,元华5号抗红叶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矮花叶病,但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较弱,因此在栽培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治。2005至2006年的甘肃省玉米品种区试中,元华5号的平均亩产达到512.6公斤,比酒单2号增产19.3%。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61.7公斤,增产10%。
为了确保元华5号的健康生长,建议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有效防治丝黑穗病。同时,亩留苗量控制在4000至5000株,以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元华5号适宜在中部地区,特别是丝黑穗病不常发的地块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元华5号,不仅是一种高产的玉米品种,更是曹丕元老农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的故事和特性,值得每一位农民朋友了解和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