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育种新成果——东农豆359,低致敏大豆的绿色革命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项农业科技创新正悄然改变着大豆产业的未来。东农豆359,一个由东北农业大学精心培育的特用大豆新品种,以其低致敏特性和优异的产量表现,为大豆种植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东农豆359,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20047,由哈尔滨坔翼种业有限公司申请,东北农业大学育种。这个品种的诞生,是科研人员以东农47为母本,HS33B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精心选育的成果。
东农豆359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脱颖而出。它在适应区的生育周期大约为125天,需要≥10℃的活动积温约2550℃。这种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株高约95厘米,分枝发达,白花点缀其间,尖叶与灰色茸毛相映成趣,荚弯镰形,成熟时黄褐色的外表下隐藏着黄色的种子,种皮和种脐均呈黄色,光泽诱人,百粒重约21克。
在品质上,东农豆359同样表现卓越。两年的品质分析显示,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1.53%,脂肪含量为19.60%,这使得它在食品加工和营养供给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它还展现出对灰斑病的中抗性,这在大豆病害防控上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产量方面,东农豆359在2020至2021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3087.4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黑农63增产6.8%,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东农豆359适宜在5月上旬播种,选择中上等肥力的地块,采用垄三栽培方式,公顷保苗约20万株。施肥方面,一般条件下,公顷需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尿素40公斤,钾肥50公斤。田间管理上,推荐使用除草剂除草,并在生育期间及时进行中耕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成熟后能及时收获。
东农豆359的审定意见明确指出,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00℃区域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选择,也为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东农豆359,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实力的体现,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随着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大豆产业带来一场绿色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