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糯106: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优质晚粳糯稻新品种
在浙江省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浙糯106”的水稻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稳定的产量吸引着农民和消费者的目光。这个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育,凝聚了叶胜海、张小明、翟荣荣、朱国富、陈佑源等育种专家的心血。
“浙糯106”是一种常规晚粳(糯)稻,以其适中的株高、紧凑的株型和中等的分蘖力脱颖而出。它的剑叶短而挺立,叶色鲜绿,且无芒,着粒密集,形成直立的穗状。在两年的省区试中,全生育期平均为162.5天,比秀水134长0.9天,显示出其生长周期的稳定性。亩有效穗达到18.7万,株高98.7厘米,每穗总粒数139.1粒,实粒数124.6粒,结实率高达89.6%,千粒重26.0克,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浙糯106”的高产潜力。
在品质与抗性方面,“浙糯106”经过省农科院植微所的抗性鉴定,虽然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为中等,但对褐飞虱的抗性较强。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其整精米率平均为67.8%,长宽比1.7,白度2,阴糯米率1%,胶稠度100mm,直链淀粉含量1.5%,米质综合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普通和二等标准,这使得“浙糯106”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都具有优势。
产量表现上,“浙糯106”在2015年和2016年的省单季晚粳稻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618.4公斤和615.6公斤,两年平均亩产617.0公斤,比对照增产2.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5公斤,比对照增产2.3%,这些数据表明“浙糯106”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
在栽培方面,建议适当增加基本苗,并注意防治稻瘟病,以确保“浙糯106”的健康生长。综合评定,“浙糯106”生长整齐一致,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粳(糯)稻种植,是农民朋友和消费者值得信赖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