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棉39号——淮北棉田中的绿色早熟之星
2024-08-17 05:27:04 发布
在淮北市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皖棉39号的绿色早熟杂交棉正在成为当地的新宠。这个品种,由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精心培育,以其独特的早熟特性和绿色基因,为当地的棉花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皖棉39号,又称淮杂绿,以其审定编号皖品审06100535,标志着其在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正式认可。2004年和2005年的试验数据显示,尽管平均皮棉亩产略低于对照品种中30,但皖棉39号的纤维品质却表现出色:上半部平均长度达到31.2mm,比强度高达26.3CN/tex,马克隆值稳定在2.5,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其纤维的优良品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皖棉39号的抗病性表现。在两年的抗病性测试中,枯萎病指数仅为12.7,黄萎病指数为51.5,这表明它对枯萎病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黄萎病的抗性一般,因此更适合在无或轻黄萎病的棉区种植。
皖棉39号的生育期大约为119天,单铃重5.51克,衣分达到33.34%,这些数据都指向了它作为低酚彩色绿棉的高产潜力。它的叶色呈红色,叶片形态独特,像鸡脚一样展开,这不仅增加了田间的观赏性,也为其丰产稳产提供了可能。
种植皖棉39号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5月上中旬,每亩建议种植2500至3000株。这样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总的来说,皖棉39号以其早熟、抗病、高产的特性,成为了淮北市棉农的新选择。它不仅能够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还能为当地的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皖棉39号将在未来的棉田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