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豆63:湖北夏大豆新宠,增产增收的希望之种

2024-08-25 02:30:32 发布

在安徽省的田野上,一种名为“中豆63”的大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着农民的目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这一品种,不仅在湖北省大豆种植区展现出了其适应性,更在安徽沿江夏大豆区种植中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中豆63”以其中熟夏大豆的特性,展现出了有限结荚习性,白花灰毛,叶片卵圆形,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这些特征不仅赋予了它良好的外观,更带来了实际的种植优势。平均株高67.2厘米,底荚高度12.9厘米,有效分枝3.5个,单荚数37.3个,单粒数68.7粒,百粒重22.1克,全生育期99.6天,比中豆41早熟3.2天,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产量提升——平均亩产202.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31%。

种植“中豆63”的秘诀在于适期播种和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播前晒种1-2天,每亩留苗1.3万至1.5万株,条播和点播行距40厘米,株距11-13厘米,撒播每平方米留苗19-22株。肥水管理同样关键,基肥亩用纯氮3千克、五氧化二磷3千克、氧化钾3千克;花期视苗情亩追施纯氮3千克,鼓粒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同时,注意抗旱排涝,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

当然,种植“中豆63”也需警惕风险。遇干旱要及时灌水,同时注意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和胞囊线虫等病虫害。但引种备案意见明确表示,“中豆63”符合安徽省引种备案相关要求,同意引种备案,这无疑为种植者们提供了一颗定心丸。

“中豆63”,不仅是一个品种名称,更是农民增收的希望,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见证。选择“中豆63”,选择一个丰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