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中优679:早熟、高产、抗病

2024-08-26 06:13:46 发布

在广西的肥沃土地上,广西大学的研究团队经过精心培育,推出了一款名为“中优679”的水稻新品种。这个编号为桂审稻2004014号的品种,是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的佼佼者,以其早熟、高产和抗病的特性,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

中优679的生育期较短,桂南地区种植的早稻只需119天,比传统的特优63早熟4天;而在桂中地区种植的晚稻,全生育期在107到117天之间,比中优838早熟2天。这不仅意味着农民可以更快地收获,还能为下一轮作物的种植腾出更多时间。

这个品种的植株适中,叶片绿色,剑叶长达42厘米,宽约2.2厘米,成熟时转色自然,但需要注意其较易落粒和抗倒性稍差的特点。在产量方面,中优679表现不俗,2003年的试验数据显示,早稻平均亩产达到494.4公斤,晚稻则为448.7公斤,虽然与对照品种相比略有减产,但整体产量表现稳定。

在抗病性方面,中优679对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分别为7级和9级,白叶枯病和褐稻虱的抗性则为5级和9级,显示出一定的抗病能力。米质方面,整精米率为66.8%,长宽比为3.2,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分别为18%和2.8%,胶稠度为81mm,直链淀粉含量为19.4%,这些指标均显示出中优679的米质优良。

栽培技术方面,中优679需要适时播种和移栽,种子消毒处理后,桂南早稻3月上旬播种,旱育秧4.1叶移栽,水育秧5.1叶左右移栽;桂中晚稻则在6月底7月上旬播种,秧龄约20天。栽插密度建议为13.2×23.1cm,每蔸插2粒谷或抛栽密度30蔸/m2。肥水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追肥,中后期注意控氮肥和防倒伏,亩施纯氮约9公斤;灌溉以浅灌为主,间歇露田,足苗晒田,后期保持干湿交替。

最后,自治区品审会的审定意见表明,中优679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合在非稻瘟病区种植,为广西的水稻种植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