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45:北京夏播大豆的高产新选择

2024-08-12 04:40:34 发布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新型大豆品种——中黄45。这款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和抗病能力,为北京地区的夏播大豆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黄45,这个由中黄21和WI995杂交而成的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在北京地区夏播全生育期中表现出色。它的生长周期为107天,比传统的科丰14晚两天,但这一点小小的延迟并没有影响到它的产量表现。在两年的区试中,中黄45的平均产量达到了203.0公斤,比对照科丰14增产了14.9%;而在生产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231.4公斤,比对照增产了30.7%,这一显著的增产效果无疑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中黄45的植株特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平均株高78.4厘米,主茎节数15.4个,有效分枝1.0,结荚高度17.0厘米,这些数据都显示出它在生长过程中的稳健和高效。而且,它的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蓝色,这些外观特征不仅美观,更代表了其内在的高品质。经过检测,中黄45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6.04%,粗脂肪含量23.68%,是名副其实的高油品种。

除了产量和品质,中黄45的抗病能力同样不容小觑。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它能有效抵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这为农民减少了因病害带来的损失,提高了种植的安全性。

在栽培技术方面,中黄45适宜的播期是6月上中旬,亩保苗量在1.2~1.5万株之间。底肥的施用也非常关键,需要2~3吨有机肥、10~15公斤磷酸二铵和5公斤钾肥。出苗后,及时的中耕锄草,花荚期的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都是保证中黄45高产的关键步骤。

总而言之,中黄45以其高产、抗病和易于管理的特点,成为了北京地区夏播大豆种植的理想选择。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黄45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的丰收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