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长城799”:一种高原玉米新品种的奥秘

2024-07-24 02:58:38 发布

在云南的高原地区,农业种植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创新的机遇。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引起关注的玉米新品种——“长城799”。它不仅是南涧元丰种业有限公司的骄傲,更是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成果。

起源与育种

“长城799”的故事始于1997年的海南,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利用了祥249作为母本,与BM系作为父本,通过精心的组配,创造了这个玉米单交种。母本祥249是经过10个世代的严格选择和自交分离,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种质资源中选育而成。而父本BM系则是河北唐山农科所的引进品种,两者的结合,孕育了“长城799”这一新品种。

特征与特性

“长城799”的幼苗叶鞘和叶缘都呈现紫色,生长势旺盛。成株的株高大约在229.4厘米,穗位高约82.8厘米,叶片数在19到21片之间,形成了一种半紧凑的株型。它的穗上叶茎夹角大约为45度,叶片稍平展,颜色深绿,成熟时依然保持活力。雄穗的分枝长度中等,颖片绿色,花药黄色,花期协调,花粉量丰富。花丝为粉红色,果穗呈筒型,籽粒为黄色,中间偏硬粒型,穗轴为红色。在北京的品质测试中,籽粒的粗蛋白含量为10.38%,粗脂肪含量为3.73%,赖氨酸含量为0.32%,粗淀粉含量高达71.73%,容重达到754克/升。

抗性与适应性

在抗性方面,“长城799”表现出色。它对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高抗性,对丝黑穗病也有良好的抗性。同时,它对锈病有中等抗性。不过,它对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和穗腐病的抗性较弱,需要在这些病害易发地区谨慎种植。

产量与表现

“长城799”在2006至2007年的云南省C3组玉米区域试验中表现出色,两年平均亩产达到540.5公斤,比会单4号增产10.6%。在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652.56公斤,产量变幅在387.0至768.0公斤之间,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8.25%。除了文山点略减产外,其余各试点均表现出增产的趋势。

适宜种植区域

“长城799”适宜在海拔1400至1800米的大理、保山、临沧、文山等地种植。然而,由于它对某些病害的抗性较弱,因此在穗腐病和灰斑病易发地区应谨慎选择种植。

“长城799”以其出色的表现和适应性,为云南高原地区的玉米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它的故事,是农业科技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对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一种创新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