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夏玉米新宠——中农大787,增产增收的希望之种
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农民朋友们一直在寻找能够带来更高产量的玉米品种。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由中国农业大学精心培育的新品种——中农大787。这个品种不仅通过了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还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特性,成为了农民们的新选择。
中农大787的生育期为102.93天,比传统的郑单958早熟0.13天,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同样的种植周期内更早成熟。它的幼苗叶鞘呈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也是绿色,花药和颖壳同样呈现出淡雅的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约279.34厘米,穗位高107.72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8.7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8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54克。
在产量方面,中农大787在2016-2017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70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21%。201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1.5千克,同样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6%,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增产潜力。
然而,中农大787对一些病害较为敏感,如茎腐病、穗腐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农民朋友们需要特别注意防治这些病害。
栽培技术方面,中农大787的繁殖要点是严格按照国家原种标准设置隔离区,时间隔离25天以上,空间隔离为500米以上。制种要点包括父母本行比为1:5,母本4500-5000株/亩,父本比母本晚5-7天播种。在栽培技术要点上,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等行距种植,单株留苗,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施肥方面,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N、P、K三元复合肥30公斤做基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幼苗长到4-6片叶时进行间苗定苗,并采用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生长期间及时防治病虫害。
总的来说,中农大787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的新品种,适合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只要注意病害防治和正确的栽培技术,它就能为农民朋友们带来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