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182:山西小麦新品种,高产抗病的田间明星

2024-12-15 03:09:10 发布

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的水地,一种名为“晋太182”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着农民的目光。这个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冬性小麦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成为了当地农业的新宠。

晋太182的植株紧凑,平均株高88厘米,叶片深绿色且覆盖着蜡质,这不仅赋予了它良好的外观,也增强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穗型为纺锤型,平均穗长7厘米,长芒白壳,小穗排列紧密,籽粒椭圆形、白色,硬粒且饱满,千粒重约40克。这样的特征使得晋太182在亩穗数和穗粒数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一般亩穗数可达38万,穗粒数33粒。

在抗病鉴定方面,晋太182展现了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能力,这在小麦品种中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因为它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品质分析显示,晋太182的容重为796g/l,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湿面筋32.8%,这些指标均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加工品质。

产量表现上,晋太182在2011至2012年的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461.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8.4%。这一增产效果在多个试点中得到了验证,显示出其稳定的高产潜力。

栽培晋太182时,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亩播量控制在10.5至13.5千克。在播种前,应将全生育期氮肥的一半和全部磷肥与农家肥一同施入,剩余的氮肥则在拔节前后作为追肥施用。早春时节,使用粉锈宁叶面喷洒可以预防锈病和白粉病。在丰水年份,还需注意防止倒伏和早衰,同时防治蚜虫。成熟后,及时收获是保证晋太182品质的关键。

总的来说,晋太182以其高产、抗病和良好的加工品质,成为了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的理想选择。这个品种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产量,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