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粳801:东北晚熟稻区的高产新选择
在东北、西北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吉粳801”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着农民的目光。它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以其稳定的产量和优质的米质,成为晚熟稻区的新宠。
“吉粳801”,一个简单的名字背后,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育种过程。它源自(105A-C746)F2后代材料的系选,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形成了这一品种。它全生育期154.2天,与对照品种秋光相仿,但身高略高,穗长适中,每穗总粒数超过110粒,结实率高达88%,千粒重24克,这些数字背后是它高产的保证。
在抗性方面,“吉粳801”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稻瘟病能力,尽管苗瘟和叶瘟等级为5级,但穗颈瘟等级达到7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害的影响。而它的米质指标更是达到了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整精米率63%,垩白米率23.5%,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83毫米,这不仅意味着它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意味着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产量表现上,“吉粳801”同样不负众望。2003年初试平均亩产731公斤,比对照秋光增产7.9%,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628.1公斤,增产3.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7.5公斤,增产5.5%。虽然2005年的生产试验中略有减产,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高产品种的地位。
栽培“吉粳801”并不复杂。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的农民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与秋光同期播种,旱育秧每亩播种量2.5公斤,培育带蘖壮秧。移栽时,秧龄35天左右,插秧密度30厘米×20厘米,每穴2~3苗。肥水管理上,增施农家肥,配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入量,水浆管理以间歇湿润灌溉为主。同时,根据当地病虫害情况,及时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等,确保丰收。
经过国家严格的审定,“吉粳801”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它不仅熟期适中,产量高,而且米质优,适宜在多个地区种植,包括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陕西省榆林地区、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太原小店和晋源区稻瘟病轻发地区。
“吉粳801”,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东北晚熟稻区农民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