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杂交稻新品种Ⅱ优705:高产、优质、抗病
2024-12-08 04:09:23 发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Ⅱ优705,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成为安徽省乃至周边地区水稻种植的新选择。经过审定,该品种编号为皖稻2012010,由Ⅱ-32A(湖南杂优中心选育)和R705(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杂交而成。
Ⅱ优705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株高约127厘米,亩有效穗约16万,每穗总粒数约176粒,结实率约87%,千粒重约28克。全生育期约为140天,相较于对照品种Ⅱ优838稍晚熟1-2天。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两年区试中,Ⅱ优705的产量表现卓越,2009年亩产602.8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42%;2010年亩产615.17公斤,增产7.52%。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更是达到了613.62公斤,增产8.12%。
在抗性方面,Ⅱ优705表现出良好的抗稻瘟病和稻曲病能力,但在纹枯病和白叶枯病方面则稍显敏感。品质上,2009年和2010年的米质分别达到了部标2级和4级,显示出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Ⅱ优705适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种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可能会影响其抗性、品质和产量。因此,推广者应加强示范和技术指导,向种植者明确说明Ⅱ优705可能存在的遗传性缺陷,并提供适宜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以确保Ⅱ优705能在各地发挥出最佳的生长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