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旱805”:耐旱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在山西省南部的旱地中,一种名为“运旱805”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旱性和高产潜力吸引着农民的目光。这个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精心培育,以其冬性特征和紧凑的株型,在80至85厘米的适中株高下,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运旱805”的幼苗半匍匐,芽鞘呈现生机勃勃的绿色,叶片深绿,成熟时茎秆转为白色,穗型纺锤形,穗长8.5厘米,长芒、白壳,护颖长圆形,颖丘肩,颖嘴中弯,小穗密度中等。籽粒椭圆形,白色、硬质、饱满,千粒重达到38至42克,展现出良好的产量潜力。
在抗性方面,“运旱805”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抗冻性、抗倒性和抗旱性,同时还能抵抗青干,成熟落黄表现良好,与对照品种晋麦47号的熟期相当。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较弱,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病害管理。
在品质方面,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分析显示,“运旱805”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4.57%,湿面筋34.0%,沉降值38.5m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4.8分钟,稳定时间11.8分钟,弱化度30F.U,粉质质量指标165mm,评价值65,硬度67.2,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优良的加工品质。
产量表现上,“运旱805”在2010至2011年的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200.1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3%。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214.5公斤,比对照增产10.1%,显示出了其在旱地条件下的高产潜力。
栽培“运旱805”时,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每亩播种量为8-9公斤。在抽穗至灌浆期,通过三喷技术可以促进灌浆,提高粒重。在丰水年,还需注意防止倒伏。
总的来说,“运旱805”是一个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以其耐旱、高产和优良的加工品质,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