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豆49:黄淮海夏大豆的新希望,高产抗病害的优良品种

2024-12-09 04:36:01 发布

在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者们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新品种——中豆49。这个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抗病害能力,为当地大豆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豆49是一种黄淮海夏大豆普通型品种,其生育期平均为100天,相较于对照品种中黄13稍晚4天。这种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株高81.2厘米,拥有15.6节的主茎和3.0个有效分枝。每株植物平均结荚43.1个,粒数达到97.2粒,粒重21.5克,百粒重19.7克。叶片呈卵圆形,花朵为白色,覆盖着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且微光,种脐为淡褐色。

在抗病性方面,中豆49表现出色,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但对胞囊线虫病2号生理小种高感。此外,其籽粒的营养成分也相当丰富,粗蛋白含量为38.26%,粗脂肪含量为21.08%。

产量表现上,中豆49在2019至2020年的联合体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200.3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8.6%。2021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88.4千克,比对照增产11.4%,显示出其显著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建议在6月上、中旬进行,行距40厘米,株距13.3厘米。种植密度根据肥力不同有所调整,高肥力地块1.1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3万株,低肥力地块1.5万株。同时,建议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千克作基肥,并在花荚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

经过国家审定,中豆49符合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和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但需注意,胞囊线虫病发病严重区应慎用此品种。

中豆49以其高产、抗病和优质的籽粒特性,成为了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者的新选择,有望为当地农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