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马铃薯11:西南高原上的丰收希望
在西南高原的广阔土地上,鄂马铃薯11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了农民心中的丰收希望。这个品种,经过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精心培育,以其国审薯2015005的编号,向世界宣告了它的诞生。
鄂马铃薯11是一种中晚熟的鲜食品种,它的生长周期大约为87天。它的植株直立,茎部呈现出绿色带褐色,叶片深绿,花冠洁白,自然结实稀少,匍匐茎短小,而薯块则是扁圆形,黄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显。这种马铃薯的平均株高为69.7厘米,每株主茎数为4.8个,每株结薯数为7.9个,单薯重达64.7克,商品薯率高达73.9%。
在抗病性方面,鄂马铃薯11表现出色,它能够抵抗轻花叶病毒病,对重花叶病毒病具有高抗性,对晚疫病有中等抗性。田间鉴定显示,其对晚疫病的抗性甚至超过了对照品种米拉和鄂马铃薯5号。
在品质上,鄂马铃薯11的块茎淀粉含量为12.4%,干物质含量19.3%,还原糖含量0.36%,粗蛋白含量2.14%,维生素C含量高达17.2毫克/100克鲜薯,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产量方面,鄂马铃薯11同样不负众望。在2012至2013年的国家马铃薯中晚熟西南组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块茎亩产分别达到了1453千克和2036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10.7%和10.2%,比对照鄂马铃薯5号增产0.4%和0.6%。两年平均亩产1745千克,比米拉增产10.4%,比鄂马铃薯5号增产0.5%。2014年的生产试验中,块茎亩产1714千克,比米拉增产26.4%,比鄂马铃薯5号增产4.2%。
栽培鄂马铃薯11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优质脱毒种薯,西南地区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在11月下旬至12月份、1200米以上区域在2月至3月份播种,推荐育芽带薯移栽方式种植。其次,亩种植密度应为4000至4500株,套作约2400株。再者,底肥应重施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及时追施苗肥。此外,要及时培土,起高垄,并通过轮作换茬减少青枯病危害,及时防治晚疫病。
最终,鄂马铃薯11以其出色的表现通过了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适宜在湖北西部、云南北部、四川西昌、汶川、重庆万州、巫溪、陕西安康等西南一季作区种植。这不仅是一个品种的成功,更是西南高原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