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科院新品种“抗黄1号”:花生界的抗病能手,产量的保障者

2024-08-27 06:38:20 发布

在福建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抗黄1号”的花生新品种正以其出色的抗病性和高产量表现,赢得农民的广泛赞誉。由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联合研发的这一品种,以其珍珠豆型的独特魅力,为花生种植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抗黄1号”的春播生育期约为120天,与泉花10号相当,但更胜一筹的是其株形直立、紧凑,主茎高约40.3厘米,侧枝长44.8厘米,总分枝多达5.8条,结果枝4.9条,单株结果数高达13.1个。叶片呈倒卵形,绿色且稍厚,表面覆盖一层蜡质,为植株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层。黄色的花朵不仅美观,更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更为重要的是,“抗黄1号”的荚果为茧型,多为二粒荚,整齐一致,荚果网纹浅,果壳薄,饱果率高达88%,百果重达到195.3克。籽仁种皮粉红色,椭圆型,百仁重77.4克,出仁率高达71.0%。品质检测显示,其粗脂肪含量为50.77%,蛋白质含量27.23%,油酸含量42.06%,亚油酸含量38.34%,O/L值1.097,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其卓越的营养价值,也彰显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抗病性方面,“抗黄1号”表现出色,能够抵抗黄曲霉病,中抗青枯病,耐旱性强,适应性广。2002年春季的多点试验中,平均单产达到361.1公斤/亩,比对照种泉花10增产11.8%;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223公斤/亩,增产6.7%,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为了确保“抗黄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也至关重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以及注意防治病虫草害,都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关键。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也对“抗黄1号”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符合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规定,并通过认定。

“抗黄1号”不仅为花生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以其抗病性和高产性,成为了花生种植的新选择。在福建省乃至更广泛的地区,这一新品种有望成为花生种植的新星,为农民的丰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