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新希望——浙皮9号大麦
在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正以实际的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为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名叫“浙皮9号”的大麦新品种,它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成果。
“浙皮9号”原名“浙08-104”,是经过科学选育的大麦新品种。它源自于“浙03-9”和“沪98087”的杂交,经过严格的审定程序,获得了编号“浙(非)审麦2012001”。在产量表现上,“浙皮9号”展现出了卓越的增产潜力。在2009至2010年度的省大麦品比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330.9公斤,比对照品种“花30”增产5.8%,这一增产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接下来的2010至2011年度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367.9公斤,比对照增产8.4%。两年的试验平均亩产为349.4公斤,比对照增产7.1%。在2011至2012年度的生产试验中,“浙皮9号”的平均亩产为266.9公斤,比对照增产8.1%,再次证明了其出色的增产能力。
“浙皮9号”的特征特性也颇具亮点。它是一种二棱春性皮大麦,株高中等,株型紧凑,分蘖能力强,叶色深绿,叶片尖端稍卷曲,灌浆至成熟期穗茎半弯曲。全生育期平均为176.7天,株高81.8厘米,亩有效穗38.9万,每穗实粒数26.3粒,千粒重43.2克。在抗病害方面,“浙皮9号”表现出中抗赤霉病的特性,平均赤霉病病穗率35.3%,病粒率2.6%,病情指数0.135。同时,田间表现有条纹叶枯病发生。在品质分析上,“浙皮9号”两年平均籽粒粗蛋白13.6%、浸出率76.7%、库尔巴哈值35.3%、糖化力310.2WK,显示出良好的加工潜力。
在栽培上,需要注意的是后期要控制氮肥用量,以防止倒伏。综合以上特点,审定意见认为“浙皮9号”适合在浙江省种植,其分蘖强、株型紧凑、株高中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丰产性好,且中抗赤霉病,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的又一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