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育麦043:河南小麦新希望,产量高抗病强

2024-10-14 03:10:32 发布

在河南省的麦田里,一种名为郑育麦043的新品种小麦正以其出色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品种由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精心培育,育种者赵宏波先生的辛勤工作,使得这一品种在2014年获得了豫审麦2014023的审定编号。

郑育麦043是一种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其全生育期大约在225.5至234.3天之间。这种小麦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虽然冬季抗寒性一般,但其分蘖力和成穗率都处于中等水平。春季返青时起身较慢,但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株型较松散,这使得株行间通风透光性良好。株高在78至80厘米之间,茎秆蜡质厚,弹性一般,抗倒能力中等。穗形为纺锤形,穗层较厚,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但后期不耐高温,成熟落黄一般。

在产量三要素上,郑育麦043表现出色,亩穗数在37.3至37.6万之间,穗粒数为33.9至34.6粒,千粒重在46.5至52.9克。抗病鉴定显示,该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有中等敏感性,但对赤霉病高感,因此在栽培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治。

品质分析方面,郑育麦043的蛋白质含量在14.54%至14.62%之间,容重为795至790克/升,湿面筋含量为29.2%至28.4%,降落数值为361至231秒,沉淀指数为62毫升,吸水量为62.7毫升/100克,形成时间为3.4分钟,稳定时间为2.6至2.7分钟,弱化度为163至190F.U.,硬度为66HI,白度为72.5%至71.8%,出粉率为70.8%至71.4%。

在产量表现上,郑育麦043在2011至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476.3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1%。在2012至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20.5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5.4%,极显著。在2013至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69.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5位。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宜播期为10月5日至20日,适宜基本苗为13.3至20万/亩。田间管理上,底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按4:2:1配施。春季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肥尿素8至12公斤/亩。同时,要注意防治叶锈病、条锈病,起身拔节期和孕穗期、灌浆期分别用氧化乐果加井冈霉素和粉锈宁防治病虫害。在小麦扬花期若遇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及时喷施40%多菌灵100克/亩防治赤霉病。

综上所述,郑育麦043以其高产、抗病和良好的品质,成为河南省小麦种植的新选择,尤其适宜在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