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的骄傲——渝万薯17号,马铃薯界的新星
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渝万薯17号”的马铃薯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了马铃薯界的新星。这个品种,登记编号为GPD马铃薯(2025)500056,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徐茜、李保证、肖波、宗洪霞、张孟国、王贺南等育种专家的杰作,品种来源为S04-2303×894-4。
渝万薯17号是一种中晚熟的鲜食和淀粉类型品种,生育期长达99天。它的株型半直立,小叶边缘波状程度微弱,茎部呈现褐色斑点,茎翼微波形,花冠白色且近五边形。薯块呈卵圆形,薯皮黄色,薯肉乳白色,芽眼浅。光发芽粗圆柱形,基部花青苷显色强烈,根尖数量中等,茸毛数量中到多。干物质含量高达22.81%,淀粉含量16.80%,蛋白质含量2.05%,维生素C含量39.40毫克/100克,还原糖2.70%。
在抗病性方面,渝万薯17号表现出中感晚疫病,感轻花叶病毒病(PVX),中抗重花叶病毒病(PVY),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田间发病较轻。在产量上,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2159.5千克,比对照鄂薯5号增产31.02%;第2生长周期亩产2096.4千克,比对照鄂薯5号增产10.75%。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整薯做种,中、高山区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净作密度4000株/亩,起垄栽培。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作底肥。生长期间注意排涝防旱,干旱情况下及时灌水;苗齐后中耕除草,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现蕾初期再中耕除草培土,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病虫害防治方面,苗期注意防治蚜虫;中、后期注意防治晚疫病。达到成熟期时,应及时收获。
渝万薯17号适宜在重庆地区马铃薯生产区春季种植,但需注意中后期晚疫病防治,且不适宜作秋薯种植。这一品种的推出,不仅丰富了马铃薯的种植选择,也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又一贡献。


